一块荒废地,三场坝坝会,五心志愿队,十元微公益——杨公社 区以“臻爱一分儿田”共享菜园为载体,探索出“土地活化+居民自 治+公益循环”的社区治理创新模式,让废弃空间变身社区治理实践 课堂,让每一颗蔬菜都承载着共建共治的温度。
党建引领下的治理协商机制
面对堆积建渣的荒地难题,杨公社区党委牵头召开三次“阳光坝 坝会”,通过“居民提案-民主协商-抓阄认领”三步走策略,将治理 话语权交还居民。百余户家庭参与土地规划讨论,创新采用“私人菜 畦+公共责任田”分治模式: 39 块家庭责任田通过抓阄公平分配 超 500 ㎡公共区域由“五心”老表志愿队包干 建立《菜园公约》规范种植、采收流程 党员志愿者王阿姨说: “从争论垃圾清运到协商灌溉排班,这块地教 会我们如何用规则说话。”
全民参与的治理能力培育体系
清晨,10 名身着统一服装的社区志愿者奔赴公共菜地,分工协 作完成采摘、分拣、包装等工作。经过数小时努力,六十余斤新鲜蔬 菜被整齐采收,菜地焕然一新。党员杨叔叔感叹:“这里曾是杂草丛 生的荒地,如今成了农耕实践田,不仅可以为小朋友开展体验活动, 还可以做公益善事,既美了环境,又暖了人心!” 据悉,这块地原是建小区遗留下来的公共活动区域,堆放建渣及垃圾, 无法进入播种,这块地在杨公社区的带领下,集广大居民、志愿者智 慧力量,打造成为农耕教育实践田,居民、“五心”老表志愿者们认 领播种的方式,用实际行动践行环保理念,也让菜地成为凝聚社区力量的纽带。
微基金激活治理内生动力
义卖当天,采收的蔬菜通过“爱心摊位”进行义卖,吸引众多居 民参与,献出爱心。 志愿者们化身“公益宣传员”,讲解菜地共建理念,三小时摆摊中, 蔬菜义卖收入获得 500 余元善款,悉数纳入杨公社区发展微基金,相 关负责人表示,这笔资金虽数额有限,却凝聚着居民对公共空间升级 的热切期盼,也为后续建设奠定了暖心基础。 据悉,“五心”老表、农户还为 8 户特殊老人送上新鲜蔬菜。
“我们种的不仅是蔬菜,更是社区关系的种子。”杨公社区负责 人表示,未来将通过“开放日”活动展示治理成果,让更多居民成为 社区治理合伙人,让这片菜地成为社区共治的鲜活样本。
当锄头遇见议事本,当菜苗链接受助群体,从抓阄分田到爱心义 卖,从锄头铁锹到微基金账簿,“臻爱一分儿田”诠释了社区治理的 深层逻辑——以空间改造触发主体意识觉醒,这片 7 亩的土地告诉我们:社区治理的密码,就藏在每一双沾满泥土的手掌中,在每一袋传 递温情的蔬菜里,用微小切口培育自治能力,这片土地上的每一次播 种与收获,都在书写“人人有责、人人尽责、人人享有”的治理新篇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我们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www.zyj.tzjkj.com/8005.html